投资理财,不是有钱人才有资格去做的嘛?
我想学习理财,从哪里入手呢?
我的理财知识零零散散,如何构建自己的理财知识体系、投资体系?
有理论,没实操经验,怎么打破僵局?
怎样才算会理财?
如何提高财商?
都已经负债累累了,我还有没有资格理财?
我是一个剁手党,如何节制欲望,回归财务健康?
本期我就来和大家聊聊,如何培养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学会自己投资?
先说什么是理财?
简言之,理财就是怎么让现在的钱以及未来挣到的钱,通过合理的规划、安排及投资,来更好的实现自己在住房、子女教育、退休养老、财产传承等方面目标的规划。
说起来文绉绉,做起来却一点也不容易,我来给大家具体拆分成几步:
第一步:首先要了解你自己的目标和需求。问问你自己,为什么你要理财?
比如,刚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新入职场的年轻人,可能是----为了独立生活的需要;
你是年轻潇洒的单身汪,即将面对结婚的财务黑洞,还是为了攒点钱来个甜美的新婚燕尔?
或者是身处中年的你,正面临养育子女,还有孝敬父母这两座大山的经济压力;
也许你还有买车、买房等等这样提升生活水准的需求,又或者筹划养老、甚至提前退休?
此外还得应对个人、还有家庭出现任何意外的风险......
我们归纳一下啊,对这些不同年龄段的人,什么才是他们最该做的?
A:我是单身狗,吃了睡、睡了吃,每个月工资都不够用。
--------这个阶段的你,首先要开源,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工资升的跟做电梯似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其次是节财,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科学的消费,把钱用在值得地方,并开始要学会积累,也就是攒钱,体会下用钱来生钱的美妙。
B:我刚刚结婚,正准备要个娃。
--------这个阶段的你,应该要购房购车了吧,新的家庭也要购置大件物品,学会节财就显得特别重要,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然后你还得准备好一笔应急的钱,因为这个阶段已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阶段了。最后余下的钱,就要想想怎么去投资增值了,否则单靠微薄工资,压力实在太大。
C:我孩子已经上小学了,父母年纪大了,人到中年最怕“中年危机”。
--------这个阶段的你,孩子是重心,教育规划最为重要,比如怎么给孩子筹备一笔教育金;其次此时收入处于人生的高峰期,厚实起来的财富不好好打理,简直是天理难容啊~也是资源浪费!最后准备一些应急的钱,或者完成一些特殊的小目标需要花钱。
D:熬了大半辈子,孩子也工作了,可以我咋一定也不觉得轻松呢?
--------是啊,这个阶段的你,这辈子基本已经定型了,后面不仅为儿女工作、婚姻操心,为老人尽孝,还得算计自己的养老钱是否攒够了,这时候风险承受能力开始趋于下降,资产的保值、安全更为重要。
其实这里已经提到我接下来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如何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刚刚说的是第一种判断维度,根据年龄来判断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年轻时风险承受能力是逐步上升的,45岁前后是顶峰,随后处于下滑期。
第二个维度是你的主观风险偏好,比如明明你的各项条件一般,虽然没钱但就是偏爱高收益类投资,好吧,你勉强也算“高风险偏好型”投资人吧;反过来,也有人很有钱,但亏个几块钱就睡不着觉,那没办法你就安心做你的“风险厌恶型”投资人吧。
第三个维度就是对资金流动性的要求。对未来收入支出不明确的,也不知啥时候会用到这笔钱,那就只能投资高流动性和短周期的产品、当然这也意味着收益比较低;反之,如果未来收入和支出稳定、可预见,部分钱很久都不需要用,那就多配置些中长期限的投资!
第四个维度是投资目标,如果是为了短期特定目标、收益要求也不高,那就安心投资于中低风险产品,如果想赚他个10万、100万,那就多配些高风险资产。如果想挣它一个亿,那么有什么好的方法,老司机也带带我~~
除此之外,我们的职业属性、家庭背景、朋友圈力量、投资知识、性格、甚至个人的上进心等等,也都是评价我们的风险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每个人的情况都要具体分析。理财之前确实要把自己都摸透才行。
了解清楚了你自己的目标、需求和风险偏好后,第二步就需要-----诊断你的财务现状。
比如存款2万以下,主要是学生族、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这个时候你要有意识的存钱投资,强制储蓄,可以把钱存到货币基金等零钱理财工具,流动性第一、同时兼顾保值增值。现在很多互联网平台都有工资理财的工具,设定好划款日、存款金额,工资一到立马把固定的一部分存起来,这个后面对接的产品其实就是货币基金,存取非常方便,收益目前能达到3-4%。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对接的是保险类理财产品,可能有一些封闭期要求,类似于定期,购买时也要分辨清楚,因为它们未到期是不能取出来的,哪怕你不要利息也不行,跟银行定期存款不同。
存款2万~5万元的,主要是工作了1-3年,有了初始的积累。这个时候就要有规划的投资了,可以尝试一些中低风险的固收产品,一年下来收益也许能攒下半个月工资。
存款5万~50万元的,主要是工作5年以上,正处于筹划买车、买房阶段。这个时候也算有自己的一小桶金了,怎么把钱用起来,让资本最大程度的增值,才是最重要的。可以积极尝试一些中高风险产品,资产管理得当,可以迅速使你与其他人拉开差距,人生会有无数种可能。
存款50万~100万的,基本上工作应该在10年以上,可以算一大桶金了,也是本金的一个极速积累期,这个时候风险承受能力很高了,可以加大高风险、长周期的投资,加速积累本金,当跨越100万本金后,你会发现投资渠道会越来越宽广。
存款100万以上的,大多在45岁前后了吧,这个时候已经到了财富和事业的顶峰(换句话说,也是一个转折点,往后收入能力、身体条件都会转为下降通道),赚钱也不再不重要,而是如何管钱。未来更多将通过资本来放肆赚钱、增加被动收入了,而不再是依靠出卖自己的体力、脑力、时间等稀缺资源来赚钱。百万以上的积累垫,可以有很多投资的渠道,比如私募啊、股权啊、对冲啊、还有海外。通过分散化配置,达到保值、增值的均衡。
总结来说,本金越大,则投资选择面越宽、投资增速越快、风险承担能力越强、你的思维和高度也将发现巨大变化!
哪有什么方法赚到第一个10万、50万、100万呢?
怎么赚钱,我总结了四种方式:
第一,工资是根本。当薪水是唯一的收入来源时,努力做职业规划,在工作中提升技能,抬高自己的身价。对于年轻人,这点特别重要!
第二,要有有效的兼职,做个“斜杠青年”。比如你同时是记者/演员/摄影师,中间都是斜杠。但这里我特别提到了“有效的兼职”,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兼职要么是你的兴趣,要么是职业发展的一种自然衍生技能,而绝非纯粹为了多一份微薄收入。比如你明明是个设计师,下班跑去送快递、搬砖,绝对搞错了重点。也许一不小心,你就成为某个新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甚至不小心开创了自己的小事业,分分钟达到人生巅峰。
第三,要尽可能提升自己。可以是学习技能,可以多读书、多思考、多健身,或者多学些投资理财知识等,将它们演化成你的能力和才华。这也是投入产出比最大的一项投资,不管提升你未来的主动收入、还是被动收入的能力。
第四,适当进行情感投资。比如,要乐于助人,千万不要成为守财奴;要多交朋友,多参加教育学习,既学知识、又交到一些人脉,也是钱脉。长江商学院就是个栗子,一些名校的校友会也是,甚至一些老的同事关系,都可以是你的资源,某一天带给你神奇的魔力。
有些人可能说问:这些我都有在做啊,可为啥还是攒不到钱呢?
没错,光挣钱还不够,还要“会花钱”。我这里给大家3条锦囊:
一是花钱买保值:
比如买房不买车,因为房子是增值的,车子是损耗品、烧钱的。还有买黄金抵抗通胀,等等。
二是花钱买增值:
比如增值自我,一个载体是健身(要花钱买器材、请教练),知识(要花钱买技巧、实践机会,俗称交学费),视野(主要是花钱买经历、体验);
另一个载体是时间: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花钱买时间,把时间留给更有意义的事。比如花点钱下班坐出租车,把漫长的坐地铁的时间节约下来;比如现在的知识付费,花点钱买些精品的内容,省得浪费时间在海量信息里。
还有投资子女。其实也是一种投入产出比非常大的,与其攒钱给他买套房,不如教他学习的方法、探索的兴趣、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他的视野,将来回报会惊人。
三是,花钱买终极体验:
就是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机会很难得。比如某某你最爱的演唱会来本地城市了,那就去呗;或者有次难得的体验机会,错过等十年,那就去呗~但如果你今天喜欢这个明星、明天喜欢那个明星,去年才去美国、今年又想去澳大利亚,那算了吧,就当我没说,除非你是真土豪~
举个例子,假设你有6000 块意外收入,买自己一直想要的 iPhone,还是投资自己呢?对照刚刚分析的,买 iPhone不能保值、更不能增值、也不是终极体验,反而可能浪费你更多的时间...
遵照这三条原则,我们要学会控制消费:保证正常、有计划的消费,控制自己的欲望、拒绝冲动消费,将每一分钱用到实处。那要怎么做到呢?----可以通过记账、并定期复盘。
另外还有一点,要管理好自己的负债。我比较鼓励大家良性负债,做大自己的资产,比如用好信用卡的免息期、贷款买房或创业;同时要坚定的杜绝恶性负债,比如无节制的负债消费,赌博式的大杠杆投资,最后庞大的利息支出会导致债务的恶性循环。因此,节制欲望,一步步回归财务健康,这是“负翁们”(当然是正负的“负”)理财需要的第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