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市场数据显示,长期跑赢指数的基金占比不超过三成,包括巴菲特等一些知名的投资大师更是直指有效市场下的主动管理悖论,以及主动管理的弊端——高额管理费,如此看来美国是比较推崇被动管理的。我们本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严谨态度,想来探讨一下,在我国市场环境下该选择主动管理还是被动管理。
主动型基金寻求取得超越市场的业绩表现;而被动型基金(通常被称为指数型基金)一般选取特定的指数作为投资的对象,不主动寻求超越市场的表现,而是试图复制指数的表现。
(一)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是由尤金·法玛于1970年深化并提出的。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假设是: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将市场分为强势有效、半强势有效和弱势有效三种。
1.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市场信息,包括已公开的和未公开的信息。在强式有效市场中,没有任何方法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即使你有内幕消息。
2.半强势有效市场假说认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已公开的市场信息。在半强势有效市场中,内幕消息可以获得超额利润。
3.在弱式有效市场中,市场价格已充分反映出所有过去历史的证券价格信息。在弱势有效市场中,基本分析可能帮助投资者获得超额利润。
表:市场有效性与投资分析的关系
(二)在美国为何“被动管理更好”?
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存在的局限性这里我们不谈,仅从中美两国的市场发展情况,以及可追溯的历史数据作为考证,将美国主张被动管理的理由总结如下:
1.美国股市是半强势——强势的有效市场,大多数时间内股票价格能及时反映价值,寻找价格被低估的价值投资机会较少,因此长期战胜市场平均收益的难度较大。
2.美国投资者较成熟且结构稳定,机构投资者占较大比重,市场定价较为合理,套利机会和空间较小。
3.标普500近十年(2007-2016)年化收益6.87%,美国指数型基金管理费0.2%-0.5%,主动型基金管理费2%,对收益的侵蚀过大。
所以美国的专家学者很容易得出“被动管理更好”的结论,巴菲特就一直在推荐指数基金。在美国市场中一切已公开信息已被充分反映,因此基金管理者是无法通过技术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获取超额收益。既然无法通过主动投资获得超额收益,那我为啥还要花高昂的管理费去买主动型基金呢?这就是所谓的主动管理悖论。
(三)弱有效市场下的A股存在超额收益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很明显我国市场对应的是弱势有效市场,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时性都有待提高。而且中国与美国不同,市场构成主要以散户为主,相比较专业机构来说可能没有那么理性,对信息的理解程度和反应速度都有所差距,这也就给了专业的基金管理者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
我们来看近五年的数据,上证综指在2012.4——2017.4期间是从2043点上涨到了3154点,年化收益为9.07%。而同期股票型基金的年化收益为12.07%,超额收益为3%。如果按不同风格和规模拆分,收益率前三的分别为:小盘基金的年化收益为20.86%,成长型基金的年化收益为17.69%,中盘基金的年化收益为17.31%,超额收益可以达到7到11个点。即使扣掉1.5个点的管理费,主动型管理基金的超额收益也是非常明显的。
表:近五年各类基金收益情况(2012.4——2017.4)
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好买推荐的基金组合里面就包含优选的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都是主动型管理基金,以平衡型组合为例,近一年的组合收益率明显强于指数的表现。
当然,这里也不是说指数基金不好,而是相对于指数基金,一些优秀的主动管理型基金是可以创造超额收益的,有能力的就去追求这个更高收益!而对于普通小白类投资者,要么购买像好买推荐的这些组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要么简单点就购买指数基金,以现在的价位,这也是一个退而求其次的不错选择!
更多内容记得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howbuyIE),好买商学院是好买财富旗下投资者教育平台,专业、好玩的理财学习和交流社区!
本文系好买商学院原创。未经原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