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投资,持有3只、5只还是10只产品好?
来源:好买商学院
2017-12-07 14:29

根据你的认知能力来确定投资的“集中度”

再论“集中还是分散”

关于“集中还是分散”、“持有几只标的最好”等等客户提问,这里统一回复一下,所谓集中或分散,在于一个“度”的问题。我看见有的文章以5只为分界点,5只以下认为是集中,5只以上认为是分散。而巴菲特建议持有5-10只,芒格则认为集中投资3家公司足够了,可见按持仓数量来划分“集中还是分散”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

我认为投资者无需为这些表相所迷惑,很多时候人们往往纠结于自己的执念。3只又如何,5只又如何,10只又如何?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怎么做可以接近“正确”,要知道投资中是很难做到“止于至善”的,我们只能在不确定性中去追求“模糊的正确”。

通过对大师们的投资组合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些相似之处,这里正确的做法不是用持仓标的的个数去衡量集中还是分散,而是用“集中度”的概念。以巴菲特为例,他前5只重仓股的资金占比高达7-8成,总共持有标的数不超过10只。查理·芒格相比巴菲特更显夸张,他用一贯简洁明了的风格说:“对于坚持集中投资哲学的人来说,3家公司就足够了。”事实证明,他的投资组合的标准差,确实比巴菲特高出不少。

从分散到集中的进化

毫无疑问,巴菲特是当今这个世上最成功的投资者。大家都知道他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但是大家有可能不知道的是,格雷厄姆主张的是分散化投资。巴菲特曾说“我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费雪”,可见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的影响有多大。我们知道巴菲特主张的是集中投资,所以有人就会联想,巴菲特与其导师格雷厄姆这15%的不同,是不是就体现在了“集中还是分散”这一观点上啊?

也不全是,但“集中还是分散”是两者主要的不同点。作为格雷厄姆最得意的弟子,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多年的言传身教后,深得其导师价值投资策略的精髓。之后巴菲特在投资实践中,也认识到了格雷厄姆捡便宜货方式的不足,之后又在好友查理·芒格的影响下,开始吸收费雪投资优秀公司成长股的长期投资策略。

巴菲特经过反思“雪茄烟蒂”式投资的不足后,从50-60年代的40多只持仓,缩减到90年代的10只以下的持仓数量。而此时巴菲特管理的资产规模已经有了大幅的提升,正常情况下考虑到市场的冲击成本和容量等问题,规模大应该采取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策略。而事实上,此时的巴菲特,已体现出和其导师在“集中还是分散”上的明显的不同,或者说是进化了。

集中投资之正确路径

多年来,沃伦·巴菲特形成了一套他自己的集中投资体系。需要强调一下的是,巴菲特式的集中投资体系,只适用于那些有能力辨别什么是真正好的公司的、有一定证券分析基础的投资者,而对于初学者和门外汉还是建议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1. 首先要求你找到杰出的公司

分析公司的内在价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颇费功夫的一件事。选择长期业绩超群且管理层稳定的公司,这些公司在过去能稳中求胜,在将来也定会产生高额业绩。这就是集中投资的核心:将你的投资集中在产生高于平均业绩的概率最高的几家公司上。

2.然后押大赌注于高概率事件上

玩扑克的人对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当牌局形势对我们有利时,下大赌注。在许多权威人士的眼里,投资和赌博并无多大区别。都是采取概率原理,来做出最优的决策,凯利公式为集中投资提供了理论依据,它使用概率原理计算出最佳的投资比例。凯利公式最大的优点是,在不破产的风险下,去获得长期增值最大化。

3.要有耐心

集中投资是广泛多元化、高周转率战略的反论。在所有活跃的炒股战略中,只有集中投资最有机会在长期时间里获得超出一般指数的业绩。但它需要投资者耐心持股,哪怕其他战略似乎已经超前也要如此。

4. 最后就是价格波动不必惊慌

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我想这句话大家应该很熟悉了。造成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很多,资金面影响、投资者情绪、心理博弈、市场风格转换、突发事件、公司新闻等等,太多太多就不列举了。

巴菲特是一个忽略波动的大师。分散投资是可以让你的旅途平稳、心情愉快,但最后只能获得和别人一样的平均收益,注定是平淡的一次旅程。而追求卓越的巴菲特一定不是这样想。他认为,集中投资者可以忍受这种颠簸,因为他们知道,从长期的角度看,所持公司的经济效益定会补偿任何短期的价格波动。

这也是最近我在悟的一个道理,也是巴菲特说过的不在意宏观面的原因。投资当然会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很多不确定性不是人能够控制的,而对于我们可以有较高程度把控的事情上,我们做好了就足够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howbuyIE),输入“掌上基金”四个字的暗号,我们为您提供更系统的核心理财课程,读书等增值和特色课程,定期直播、问答,以及与导师一对一的沟通机会!

我也说一句
评论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