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找到“大型的、知名的和财务稳健的公司”,基金靠谱吗?
来源:好买商学院
2018-01-11 17:39

人类的幸福,大多不是来自罕见的鸿运,而是来自于每天的一点点所得。---本杰明.富兰克林

在前面的章节,我们知道股票的两大好处:一是,它能使投资者免受通货膨胀的损失,而债券不能提供这种保护;二是它能提供较高的多年平均回报---来自于比优质债券更高的股息红利收入,还有未分配利润再投资而产生的市场价值的长期上扬。

1929年9月3日,道琼斯指数到了创纪录的381.17点,假设你在这时候买入股票,需要等待1/4个世纪后,也就是1954年11月23日,道指才能重新回到该点位。即便在这样一个悲惨期,对于将投资收益不断进行再投资的投资者来说,仍然可以拿到正收益,因为当时的年均股息收益率达到了5.6%。研究显示,在1900年投资1美元于股票,若将股息全部花掉,到2000年这笔投资将变成198美元;但若把分得的股息用于再投资,最后股票的市值将达到16797美元。

因此不管愿不愿意,防御性投资者都必须将股票纳入其投资组合,因为全部持有债券的风险更大。

那么怎么挑普通股呢?

格雷厄姆给出了四个规则:

1) 持股数量10-30只,适当但不要过分分散化;

2) 挑选的公司应该是大型的、知名的、财务稳健的;

3) 公司都具有长期连续支付股息的历史;

4) 买入股票的价格要限制在一定的市盈率范围内,其参照的每股收益,应取过去七年的平均数。

然后我们通过一些点来看看投资普通股中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风险”的说明

一般认为,优质债券的风险小于优先股,而优先股的风险又小于普通股。实际上除了国债以外,其他哪怕优质债券也可能到期无法还本付息,优先股的股息可能被削减或取消,普通股可能高买低卖,这些都存在风险。但能否因为风险的存在,而否定证券的投资价值?因为其实这种下跌风险可能只是周期性的、暂时的,而且最后你根本不用卖出。

没错,比起高等级的债券,普通股的波幅会更大,但我们不认为这就代表真正的风险。先来举个例子吧,你买房贷款,将房子抵押给银行,它的最坏风险在于房屋最后被银行低价拍卖。但是我们去买房,并不是以此来判断贷款买房的风险,而是我们的房贷能否按时还本付息。也就是说,只要我们确保有能力按时还本付息,买房贷款的最坏风险也就不存在了。同样的例子,判断一项生意是否值得做,不是看你最后倾家荡产的最坏后果,而是你做这项生意亏损的可能性有多大?

回到投资市场,市场可能下跌,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面临着实际的亏损风险。我们精心挑选的组合,尽管过程中会有一些波动,但最终能给我们提供整体满意的回报,那这个组合实际上就是安全的。格雷厄姆对此给出总结:许多普通股存在这种下跌的风险,但一组经过适当挑选的投资组合,是不会有这种风险的,至少程度不会那么高。除非你买入某股票的价格过高,那么这种风险才会呈现。所以以后不要说这种“因为股市会下跌,所以我不投资股票”这样不专业的话了。

如果经历了中国2015年6月和2016年初那波股市异常波动时期,你可能“被热牛奶烫过,再喝酸奶都会用嘴去吹”,此后任何时候都觉得股票会烫伤自己。但现实是,它确实是一杯烫牛奶,但现在已降到室温了。现在是否购买股票,与你过去的亏损并无关系,如果现在价格变得合理,足以使你今后的财富增加,那就应该毫无疑虑的去购买它;结合我们前几期里关于通货膨胀的论述,购买股票也是让你的资产保持增值的必然要求。况且现在有很多可以一键购买的投资组合系统(比如好买机器人、牛基宝),你可以毫不费力的每月把钱投入这些,无需为自己去选股而烦恼、浪费时间。

二、我是什么样的投资者?

有三个人。A是一名寡妇,拥有20万美元,需要以此养活自己和子女;B是一名正处于职业生涯中期的医生,拥有10万美元存款,且每年有结余1万美元;C是一名周薪200美元、每年能攒下1000美元的年轻人。

很显然,寡妇A的投资必须采取保守策略,将资金各分一半到国债和最高级别的普通股,同时规避任何期望获得高收益的投机行为。医生B可能想成为一名进取型投资者,成功的机会也较大,但他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学习和照看投资,因此最好先接受一个防御性投资者的角色,采取和寡妇A大致相同的配置策略。年轻人C是希望逐年有所进展的年轻人,但因为资金量太小,不值得为此花大量时间学习投资,因此也更适合最简单最合理的防御性投资者的标准做法。

当然对C这样的年轻人,如果他们对金融投资感兴趣,既聪明也有进取心,那么及早开始投资教育和实践也是很有利的,哪怕是承受一些失败。格雷厄姆奉还劝这些年轻人,不要把精力和金钱浪费在试图战胜市场上,而是应当研究证券的价值,并进行小额投资,对自己在价格和价值的判断上进行尝试试验。

这里也做个总结,投资者应买入股票还是债券,以及追求多高的投资回报,不能以个人资金多少为依据、不取决于你对风险的容忍程度,而是要看自己的金融能力,包括自己的知识、经验、性格等,还有你愿意在自己的投资组合方面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方法恰当,投资股票就会像持有债券、现金一样轻松容易。

三、怎样找到“大型的、知名的和财务稳健的公司”?

大型的和知名的公司,含有规模可观和行业领先的意思。这些公司通常被认为是“主要的”,而业内其他企业则是“次要的”。当然,成长股是个例外。对格雷厄姆的观点进行略微修正,我们不妨把“大型”界定为公司资产或营业额居于全市场前300名的;把“知名”定位于其规模位于所在行业的前1/4或1/3;把“财务稳健”定位于其普通股的账面价值不低于其总资本的(包含其全部银行债务)的一半。

当然这些标准也仅仅具有参考意义,投资者可以按照经验设定适合自己的标准。

四、成长股适合防御性投资者吗?

所谓成长股,是指那些在过去每股收益增长显著超过所有股票的平均水平,并且预计未来仍将如此持续下去的股票。这种股票只要价格不是太高,是值得买入和持有的。但也有个问题,就是相对于其当期利润,成长股的价格很高,市盈率更高,操作起来风险巨大。

举个例子,德州仪器在6年间,每股收益从40美分上升到3.91美元,显然是不错的成长股了,而股价更是从5美元涨到256美元,股价涨幅是利润上升幅度的五倍。但两年后,公司利润下滑了近50%,而股价则暴跌了80%。

所以,对防御性投资者来说,成长股的不确定性太高、风险过大。如果股票选对了,买入价格适当,且你能及时在股价下跌前将其抛出,则会出现奇迹。但对一般投资者,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那些不怎么热门,市盈率较为合理的大型公司,反而是一种对大多数投资者更为合适的选择,尽管它们看上去不那么光彩夺目,也不会迅速让你暴富。

五、可以买自己熟悉的股票吗?

20世纪80、90年代,“购买自己熟悉的股票”是最流行的投资口号,曾在1977-1990年执掌富达麦哲伦基金、并获得共同基金最佳投资战绩的彼得-林奇就是这一信条的最有力鼓吹者。

彼得-林奇认为,业余投资者拥有专业投资者已然忘却的一项优势,即知道如何利用“常识的力量”。如果你看见一个很棒的餐馆,一款很畅销的汽车、一家商场前车水马龙、一家公司总部直到午夜还有大群人在加班,那么你就会比专业分析师更早获得这些信息,具备更切实的亲身感受。利用这些优势,投资于自己熟悉的公司或产业,你可以比专业人士做的更好。很多人也确实用这种方式赚到了不少。

但我们需要提醒的是,找到有前途的公司只是第一步,你还需要对该公司的财务报表情况进行研究,对其商业价值进行估量。在此之前,无论该公司产品看起来多么棒、停车场有多少光顾的汽车,都不要轻易地因为熟悉去买它的股票。

“投资于自己熟悉的股票”还会产生一种本土偏见。比如,当安然、世界通信公司的员工把401k账户中的养老基金投入自家公司的股票,结果这些内部人士看到的只是一堆假象,最后投资结果是全军覆没。

心理研究发现,你越熟悉,越可能过度自信。当好邻居、好朋友成为罪犯后,你可能会感叹:怎么会呢,他以前看起来是个多好的人啊。正是由于熟悉和接近,我们才缺少了质疑的心态,对股票也是这样,过于熟悉可能使得你变得懒惰,防御性投资者一定不要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六、三点极度有意义的补充

1,你可以自行投资吗

你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自己买入股票。但一定记得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原则,另外作为防御性投资者,不要因为互联网的便捷让你成为一名投机者(频繁交易),而是要靠冷静和耐心成为最后的赢家。

你也可以寻求帮助,比如全方位服务的股票经纪人,专业投资顾问或公司,还有基金经理们。尤其是基金这种方式,你只需要花费很少的费用,就可以获得一个高度分散化的投资组合,并由一批专家为你挑选股票、监控和管理你的组合。这其中又有个指数基金,哪怕你一觉睡了20年,投资的指数基金也不会出现大的意外,是防御性投资者实现自己梦想的重要工具。

2、投资组合的改变

对自己的投资组合,我们建议至少每年请专业人士帮忙做一次检查,并遵循我们本文开始提及的几项原则。如果开始选定的股票组合很恰当,则不需要进行频繁或大规模的改变了。比如使用后面提及的指数基金投资方式,组合就基本具有永久性。还有像使用好买机器人、牛基宝这样的一键购买组合,好买每个季度会自行进行“动态调仓”,及时帮你调整优化组合、去芜存菁,不仅帮你解决买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卖的烦恼。

3,成本平均法(定期定额投资或定投)

股票市场波动无序,但你可以拒绝采取任何主动行为,也不要假装自己能预测未来(尽管很多人仍沉溺在这种不切实际的追求中),你的每一个投资行为都是自动作出的,而不要受市场波动的干扰,这就是格雷厄姆推荐的“成本平均法”(我们现在叫定投)。而且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前面说过的指数基金。

假设你每个月结余2000元,就买入1000块本国股票指数基金,500块买入海外股票指数基金,500块买入本国债券市场指数基金,这样就可以囊括全球所有值得拥有的投资了。这样本国股票上涨时,你不会脑子一热,资金全部投入股市;也不会在国内股市暴跌时,吓得一毛钱也不敢抄底。

案例显示,假设你在1929年9月初以12000美元投资买入标普指数,十年后你将剩下7223美元(当时发生罕见的股灾和经济大萧条),但如果你以100美元起步,以后每月追加投入100美元,也是十年后,你的资产将增至15571美元。即便遭遇大萧条这样有史以来最糟糕的熊市,定投仍然有不俗的收益。

承认自己对未来知之甚少,以及对这种“无知”的心安理得,而坚持“定投指数基金”这种简单的、永久性的、自动导航式的投资组合,正是防御性投资者最强大的武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howbuyIE),输入“掌上基金”四个字的暗号,我们为您提供更系统的核心理财课程,读书等增值和特色课程,定期直播、问答,以及与导师一对一的沟通机会!

我也说一句
评论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