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如何制定你的退休养老定投计划?
来源:好买商学院
2018-01-17 16:23

孔子说“三十而立”。

如果说一个人20岁的时候还可以天真烂漫,那30岁就是一个开始承压的年龄了,家庭开支、子女养育、父母赡养等一系列问题开始浮出水面。更要命的是,随着子女完成学业,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日渐式微,面临着退休。

到那时,物质层面的“老有所养”又靠什么呢?在定投的基础课里我们提到,基金定投是最适合养老计划的理财方式。那么,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养老定投计划呢?本节课将详细给出规划。

一、制定养老定投计划,需要回答4个问题

1. 退休后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即退休金缺口是多少。

这取决于退休后总资金需求、退休收入、基本养老金等多方面要素。这里,给出一套标准化的步骤:

1)确定退休目标,即退休的年龄。

如果你想50岁退休,从30岁开始定投,按照寿命80岁计算,则需要准备80-50=30年的退休金,留给你定投的时间是50-30=20年。

退休年龄越早,交的基本养老金越少,退休后的经济压力越大。并且,在相同的时点开始定投,越早退休意味着留给你定投的时间越短,如果想要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每月定投的金额也会越多。

2)计算需求资金,重点是退休那一年需求资金的终值。

首先计算你现在每年的必要支出,包括衣食住行、休闲娱乐、医疗等。然后根据养老收入替代率的国际标准(70-85%),把每年支出乘以80%,以保障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最后,考虑通货膨胀率(3%),算出退休那一年需求资金的终值。

科普:

1. 养老收入替代率:是衡量退休后生活水准的标准。

养老收入替代率=退休时的全部养老收入/退休前本人实际工资水平*100%。替代率越高,说明退休后的生活水准越高。根据国际惯例,替代率若保持在70-85%之间,就能保证生活水平不下降。

2. 终值:是指现在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俗称本利和,通常记作F。

现值:是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现金折合到现在的价值,俗称“本金”,通常记作P。

为什么要计算终值呢?因为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当前拥有的货币比未来收到的同样金额的货币具有更大的价值,因为当前拥有的货币可以进行投资。

简单来说,当前的1元钱肯定要比10年后的1元钱值钱,假设每年的投资收益率刚跑赢通胀(3%),则F=1*(1+3%)^10= 1.3439元,即当前的1元钱和10年后的1.3439元才具有同等价值。

3)预测退休收入,包括社会保障、企业年金、商业保险、投资收益、兼职收入等。

4)计算退休金缺口。

退休金缺口=退休后总资金需求-退休收入-已有退休金终值-基本养老金

这里的“已有退休金终值”可以是退休前的储蓄、投资等,当然这部分不包括退休养老定投计划的资金。

对一般企业职工来说,退休后的养老金主要来源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即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注意:2017年4月13日,人社部印发通知,明确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的统一,且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也就是说,个人账户养老金是有利息的。

科普:

3.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每月养老保险*12*缴纳年数/计发月数

=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养老金缴纳比例*12*(退休年龄-参加工作年龄)/(50岁退休为195、55岁为170、60岁为139)

个人养老金缴纳比例为8%。

4. 基础养老金=(退休年份前一年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退休年份前一年在岗职工月均工资+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退休年龄-参加工作年龄)*1%

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前1年地市“职工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x1/c1+x2/c2+……+xn/cn)/N

x1、x2...为参保人员退休前一年、两年...本人当年缴费工资额

c1、c2...为参保人员退休前一年、两年...全国/省/地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N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月数合计,即12*(退休年龄-参加工资年龄)

5)制定并调整方案。

如果计算出的养老金缺口较大,压力较重,可以对该方案进行调整,比如:降低退休后生活质量、推迟退休年限、退休后兼职工作、寻找收入更高的工作、提高投资收益率等,最后算出退休后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2. 定投多少年?即从准备养老定投计划到退休有多少年。

这个问题在第一个问题里就解决了,不再赘述。

3. 期间定投的年复合收益率是多少?

随着目标退休日的临近,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越来越低,因此定投组合也越来越趋向于保守,即债券和现金的配置比例越来越高。

参考中国养老生命周期基金系列指数的编制方案,有5只生命周期基金指数,分别对应相应的股票、债券、现金资产的配置比例。

比如:生命周期(20—35年)基金指数,它指的是距退休还有20—35年的投资者(如果60岁退休的话,目标客户就是25—40岁),股票、债券、现金资产的配比是80%:10%:10%。

从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来看,2005年至2016年的12年间,累计收益达148.06%,年复利7.86%。上证指数从1991年初至2016年底,26年间上涨近24倍,年复合增长率13%。现金类收益按3%计算。最终得出该资产配置方案的预期收益为11.49%(13%*80%+7.86%*10%+3%*10%)

同理,生命周期(15—20年)基金指数、生命周期(10—15年)基金指数、生命周期(5—10年)基金指数、生命周期(0—5年)基金指数的预期收益为9.97%、8.94%、7.92%、6.89%。

 

资料来源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养老生命周期基金系列指数编制方案

4. 每月需定投多少钱?

知道了退休后需要多少养老金FV、定投多少年n,以及年复合收益率i,就可以通过年金公式大概推算出每月定投多少金额了。

每月定投金额=PV/12

二、案例分析

张先生,30岁,未婚,25岁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一线城市某互联网公司IT人才,月薪1万。目前财务状况良好,现金流充沛,每月支出5000元左右,希望50岁退休。不出意外,退休后前有存款10万元。

假设参数设置为:寿命80岁、通货膨胀率3%、养老收入替代率80%、退休前投资收益9%(为了方便计算,不同阶段的收益率统一设为9%)、退休后收益率3%(可抵消通胀)、无退休收入。

①50岁退休,30岁开始定投,寿命80岁,则定投时间n=50-30=20年,需要准备80-50=30年的退休金;

②目前每月支出5000元,目前退休金每月支出=5000*80%=4000元,20年后退休金每月支出4000*(1+3%)^20=7224元;

③假设退休前一年当地职工平均月薪为1万,王先生指数化月均缴费工资2万,

则基础养老金=(1万+2万)/2*(50-30)*1%=3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2万*8%*12*20/195=1970元(为方便计算,利息忽略),基本养老金=3000+1970=4970元;

④每个月的养老金缺口为7224-4970=2254元;

⑤已有退休金终值10万元;

⑥退休后的总养老金缺口=2254*12*30-100000=711440元,假设退休后并无其它投资,且退休后投资收益与通货膨胀抵消,因此需要准备的退休金总数约为70万元;

⑦n=20、i=9%、FV=70万元,计算得出PV=13680元,即每月定投13680/12=1140元。

换句话说,张先生只要坚持每个月定投114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在50岁的时候,过上目前生活水准的退休生活了!对于一个目前30岁,月薪1万的人来说,每个月支出5000元,扣掉1140元的养老基金费用,仍然还有近4000元的结余,生活可谓是无限美好啊!

总结:

制定退休养老定投计划,可以分4步走:

第1步:计算退休后我们需要多少养老金;

第2步:定投多少年?即从准备养老定投计划到退休有多少年;

第3步:制定投资规划,根据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资产配置。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可以一次性买入,偏股型基金每月定投。由于定投期限长,建议选择指数型基金定投(费率低)。

第4步:最后算出每月大概定投多少钱。

为了将来能有一个自立、尊严、有品质的退休生活,越早开始制定退休养老定投计划越好。要知道,越早开始,每月定投的金额越小,压力也越小。否则,只能加大每月定投的力度,或者延迟退休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howbuyIE),输入“掌上基金”四个字的暗号,我们为您提供更系统的核心理财课程,读书等增值和特色课程,定期直播、问答,以及与导师一对一的沟通机会!

我也说一句
评论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