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献给:在投资路上“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你!
来源:好买商学院
2018-03-08 15:13

之前有朋友问我,努力做投研的目的是什么?我回答:寻求真知。朋友又问: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我回答:就如同身在迷雾中,突然间从上空透射出的一缕阳光。

是的啊,当你寻求到了某种可以强化自己投资哲学的真知,感觉会是上面那种比较美好的。可是当你所做的一项研究,其结论是有违你原本投资理念的、或是认知的时候,心情可能就没有那么美丽了。就如同年底,我在做完“A股长期业绩与股价走势无明显相关”的研究后的那种感觉,甭提有多郁闷了。

那更多的是怅然若失,是世界观的崩塌,而这次,我好像又陷入质疑一切、自我解剖的阶段了,而这次的感觉,更多的是不敢确信,总觉得这其中是有一些逻辑的漏洞或是盲区的。我知道这是扩大认知边界时的痛苦,也是把自以为掌握了很多的似乎可以拿来炫技的、实则是谬误的东西剥离的过程。我也知道,只有你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投资哲学,而一个完整的投资哲学的建立,没有个几十年是无法完成的。

很荣幸,我所写的东西,有人愿意花时间从头至尾的看完,这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认为这已经算是对小牛最大的鼓励和认可了。借用费雪的一句话,把这句话送给“所有能彻底摒弃‘人云亦云’的惯性法则,而始终坚持独立思考的投资者们”。

1.不要想当然

就在去年年底,我在群里曾说过关于“业绩&走势相关性”的话题,而当时担心所思不周的考虑,没有将所得结论分享与大家。而今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哲思,渐渐有了些眉目,遂说与大家听。

在讲之前,我想抛出几个疑问,大家需得认真思考过后,才能看下面的结论,否则就全无意义了。

1.业绩好的企业,其走势就一定好吗?
2.如果是,那你证明过吗?
3.如果不是,所谓价值投资,就是买入优秀企业并长期持股,那你如何得知“长期持有优秀企业”能够获利?
4.业绩不好的企业,其走势就一定不好吗?
5.业绩不好(至少是暂时可见的)的企业,就一定不是优秀企业吗?

可能有人表示疑虑说:这和价值投资有何关系呢?我就是相信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啊。小牛想问的是,如果业绩和走势没有明显关系,那你如何保证买入业绩优良的企业,并长期持有,就能获利呢?

类似的想当然的例子有很多,我随便举一个。比如大家经常在市场上看到这样的分析师结论: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长期看好A股市场。那么我想问的是,这十年以来,GDP已经翻了数倍,而A股指数翻了多少倍了呢?还在2007年的半山腰吧。如此简单即可证伪的命题,能拿来当投资信仰吗?

2.忘掉已知的
喜欢学习、喜欢思考的投资者,想必已经看过不少投资方面的书籍,小牛也非常赞同初学者当“博览群书”的道理,然而有志于将投资看做一生事业的,我姑且称之为投资人(甚至前面还可以加上“职业”二字),我认为更应该不仅知其然,亦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做到“知”,还要做到“不知”。

书读的越多,人越会感觉到自己的“无知”,乃至最后达到“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巴菲特能够通过无意识行为赚钱的原因罢。关于这一点,就有些类似于佛学中所讲的,先是看破“相”,再让自己“空”,最后到达“无意识境”。只有不再执念自己到底懂得什么,才会真正的懂得万事万物的道理吧。这也是我一开篇就说的质疑一切、批判自我的来由。

3. 别人家的市场
美国市场在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后,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强有效、重价值的市场。大家这样去想,美国市场经历了上百年的进化,见证了多少企业由盛转衰,早已习惯看到很多擅长讲故事的企业最终走向衰亡,因此已经不信那一套了,所以才会更加的看重长期的价值、稳定盈利等等。美国股市从中长期来看,企业的价值确实和股价走势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且持有的时间越长,其相关性越大。

1.当持股为3年时,相关系数为0.131~0.360;
2.当持股达5年时,相关系数为0.374~0.599;
3.当持股期为10年时,相关系数增至0.593~0.695;
4.当持股期为18年时,收益与股价的相关系数达到0.688。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在美国,你持有优秀企业的时间越长,越能得到市场对其的验证。说通俗一点,你短时间做价值投资,偶然因素比较大,但是长期持股,业绩迟早会反应到股价上来。

4.咱们家的市场
篇幅原因,直接来看研究结果吧。A股2005年至2017年的数据,每股收益采用的是年报的EPS-基本数据,股票价格是采用次年4月末的收盘价(后复权),公司数量就是所有当时已经上市了的可以采集到数据的公司(剔除停牌),最后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1.当持股为3年时,相关系数为0.00~0.37;
2.当持股达5年时,相关系数为0.01~0.31;
3.当持股期为10年时,相关系数为0.22~0.30。


可以看到,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随着持股时间的增长,相关性也没有任何的提升。从每一个持有周期来看,相关性分布的也比较杂乱,没有任何规律。就不说大数据分析的结果,就拿我个人的投资经历来说,我就经历过炒概念的年代,比如炒ST摘帽预期、炒高送转预期、炒重组预期等等,往往是业绩越垃圾的企业,折腾的越凶,也越有资金买账。所以大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无疑会给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当头一棒。


这个结果出来,或许会有些令人气馁,不过小牛想说的是,这是全样本的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虽没有得到像美国那样的明显规律,但并不能否定买入业绩好的企业的优势。通过一些模型的优化,或者筛选条件的更加严格,所挑选出来的企业从长期来看,10年10倍甚至更多也是可以筛选到的。

最后,感兴趣的投资者,可以看一些关于“伪成长”的文章或者研究报告,还有就是类似老板电器这样的业绩增速不达预期,或是对某些盈利模式能否继续长期看好进行证伪,相信大家会对所谓的业绩有更深的理解。

思考:如果说,业绩是股价的趋势,那么业绩的趋势,是否就是趋势的趋势?

——“业绩是股价的趋势”一说,已被小牛证伪,至少是站在现在看过去的一种证伪,那么业绩的趋势又是如何的呢?如果看懂了这段,就能明白小牛目前纠结于“巴菲特的脑中(关于这个问题)到底在想什么呢”这个问题感兴趣了。当然了,以上的纠结,仅限于强有效、重价值的成熟市场,才有其意义。

我也说一句
评论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