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博格的《共同基金常识》第六章批评了晨星的六宫格,一本正经的博格还不忘幽默了一把“寻找一只优秀的基金,是否和寻找在一行中连续三个X(或者0)的方式的结果一样?”。作为核心论点,他还是认为成本才是决定收益的最终因素,而不是所谓的风格。作为论据,有一个有意思的表,如下。

1991.12.31-1996.12.31

按成本进行分组后,可以看到成本最高的组别收益率最低,反之也成立。而且最有意思的是,从毛收益率来看,加上去实际上差不多。

数据是最容易骗人的,时间段不同,会得到不同的结论。常见的宣传基金都牛得不行,主要还是在时间段上选择,近六月不行,近一年怎么样?2018年不行,2013年的怎么样?总有一个时间段还是不错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嘛。博格在做这组数据时,也是做过选择的,不过这种选择,是为了尽量使数据最有代表性。他是这样表述的:

那么,在我大A市场,这一现象还成立吗?

我也选了一个时间段,从2010年到2017年,从沪深300来看,开始3289点,结束3307点,位置基本相当。市场也是经历了牛市、熊市、震荡市,风格上,从小盘的“轻舞飞扬”到白马的“价值回归”。选择2010年前成立的偏股型(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为样本,得到258只基金。

按照同样的思路,得到的表格如下:

大致是这样的:费用水平高的基金收益低,费用低的收益高。费用最低的组别,平均总费率为2.25%,最高的组别是3.39%,这两者在年化收益率上也相差近1.7个百分点。如果是累计收益的话,则是10个百分点。

这里再稍微解释一下费用问题,一般情况下,投资者都很少关注费用。大致的感觉是股票型基金1.5%的管理费用、0.25%的托管费用,实际上还有一些不太容易注意到的费用,比如信披费、律师费等等(这些费用虽小,但由于大部分是固定的,在基金规模很小时,影响就更明显,这也是买迷你基金要慎重的原因),股票型基金还有一个重要的大头,交易费用。还是以上面的样本为例,2017年年报中,这些基金的费率是2.76%(计算方法用总费用除以基金加权平均净资产,由于这一项是不公布的,直接用管理费用/管理费率得到加权平均净资产)。画一张分布图如下:

2017年样本基金总费率直方图

基金总费用的高低和基金的换手率相关度最高,达到0.98,这说明交易手续费太贵;和基金的规模负相关,但没有那么大,相关度是-0.37。例如,2017年总费率最高的东吴新经济(达到7.69%),17年换手率达到了16.95倍(换手率=(买入股票总额+卖出股票总额)/2/(管理费用/管理费率))也是样本中基金最高的。国投瑞银成长优选、天治核心成长换手率也达到10倍以上,其总费率达到5%左右的水平。

对中长期投资者而言,费率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以国内股指为例(万得全A),任意投资5年(按月收益率计算),其中值是在12.4%左右,上下限是[-12.9%,34.5%],而持有任意一年的均值是29.53%,波动区间是[-68.15%,259%]。毫无疑问,目前普遍不关注费率的情况是很理性的,因为咱们大多数的投资期限是6个月至1年,收益波动幅度太大,以至于费率就显得很次要了。但实际上,我们的投资期限往往会长过我们的自我心理设定。不信,看看周围在2008年、2015年祈祷“庄家哥哥,让我出来再也不玩了”,有多少经得住牛市的诱惑?

上一讲 下一讲

 

 

 

取消 回复评论 发布

还可输入200

合规后才可以观看

取 消
预约理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