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踩雷”,那债券基金还值得买吗?
来源:好买商学院
2018-05-16 17:33

昨日华商双债丰利债券A(000463)又大跌超8%,股票型基金都没这么猛的。

2018年的债券市场真不让人省心,违约事件层出不穷。

4月下旬至今,高潮事件“浙江盾安集团450亿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震惊整个市场。

进入5月,中安消、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等多家上市公司也相继出现债务违约,市场对于信用风险的担忧不断加剧。

>>信用债违约了解下!

要搞懂这一波信用债违约潮,就得先弄清“信用债”是什么。

信用债,是指政府之外的主体发行的、约定了确定的本息偿付现金流的债券。具体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分离交易可转债、资产支持证券、次级债等品种。

显然,信用债没有国家背书,能不能如期兑付完全依赖企业经营情况。经营得好自然能到期偿还,一旦遇到经营不善,将面临本金不能按时足额兑付的风险。

正因为信用债可能出现兑付的风险,因此它的利率相对其他由国家担保的债券会高一些,并且同样遵循“一分收益一分风险”的原则,越优质的企业越容易以低利率发行债券,而经营得差的企业就只能接受更高的融资成本了。

其实这点很好理解,你想啊,在利息一样的条件下,你是愿意借钱给优质企业还是岌岌可危的公司呢?

接下来再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信用债违约。

信用违约,从本质上看,可以分为由财务风险和非财务风险导致的违约。

 

财务风险导致的违约,比较容易甄别。它是风险从宏观走弱、流动性收紧到微观信用风险爆发的一种传导结果。比较常见的表现是企业业绩下滑、盈利恶化,这些可以很明显从财务报表中看出来。

而非财务风险导致的违约,具有难以识别性、特殊性、突发性等特征,它反映出的是公司的治理问题。

“截止到5月15日,今年以来已经有20只债券违约,共涉及9个发行人,合计债券余额168.54亿元。”

这其中,民营企业由于融资渠道更加有限,自然成为了债券违约的重灾区。

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今年以来涉及上市公司的信用事件明显增多,风险涉及主体包括保千里、富贵鸟、华信国际、中安消、盛运环保、神雾环保、凯迪生态都是上市公司,盾安集团虽然不是上市公司,但也是盾安环境和江南化工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除了公司自身经营出了问题,IPO常态化、定增再融资监管趋严导致的上市公司再融资收紧也是一大原因。

2017年以前,信用条件整体宽松,上市公司盲目扩张,积累了大量债务,“拆东补西”是这些企业周转资金、维系债务链条的最重要手段。很多企业正是依靠持续的高杠杆运作实现了快速的壮大和膨胀,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比较严重。

2017年以来,在“去杠杆”政策的推动下,全社会信用条件不断收紧,股票、债券和信托再融资都变得更加困难,特别是今年以来信托和非标等银行表外融资渠道大幅收缩。在外部现金流流入受阻的情况下,高度紧张的资金链条就变得非常脆弱,叠加公司基本面恶化,信用违约发生的概率大大上升。

>>亏损超20% !华商债基什么仇什么怨!

在债券违约频发的背景下,今年3月才在“华信债”事件中踩雷的华商双债丰利,又踩雷“11凯迪MTN1”,如此“精准”的命中率,也是没谁了!

无独有偶,华商基金旗下产品似乎成为了债基亏损排行前列的常客,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今年前12大亏损的债基名单中,就有10只来自华商基金。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区间2018.1.1-2018.5.15)

其中,“踩雷”两次的华商双债丰利A今年以来亏损近20%。不过幸运地是,连踩两次居然不是亏损最大的!

想知道垫底的是谁嘛?没错,亏损最大的是重仓了“14富贵鸟”的中融融丰纯债A,今年以来亏损高达47.96%,光荣垫底。

其实,对于中融融丰纯债、华商双债丰利等的亏损也算是“情理之中”,毕竟人家重仓的“14富贵鸟”、“15华信债”、“11凯迪”遭遇了违约。有道是:“人生路漫漫,谁不错几步”。

(违约债券一览,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止2018.5.13)

  (一些大跌债基的持仓,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截止2018.3.31)

可是,安全避开雷区的华商稳固添利业绩却出现了超20%的大幅下滑,说好的“稳固”呢?

>>债基跌这么多,你怕了么?

有人告诉你:没在怕的。

5月15日,东方红配置精选混合基金正式发行。没想到,这只偏债混合基金一开卖,20分钟便卖出了10多亿元,仅1天就完成了原本定下的“11天募集10亿”的募集目标。

更值一提的,这是只偏债混合基金,“该基金的投资组合中以债券类资产为主,股票资产投资比例为0%—30%,其中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比例占股票资产的0-50%。”

有人就评论了:

事实上,债市依然有一定的投资价值,其实今年以来债市是一个小牛市,上涨债基近1300只,涨幅在4%以上的近50只,涨幅超过10%的6只,而仅有100余只今年以来回报率为负,其中19只债券基金年内回报率跌幅超过5%。只是近期在信用风险偏好改变的情况下对债市有所压制,中长期看基本面仍支持债市长期走好。对于债基销售影响不大。

好买公募研究员认为,从违约主体上来看,今年大部分的违约券是以前违约主体,在今年之前就已经被下调评级,而进入2018年后,很多企业的债到期量和回售量增加较为明显,以前下调评级和违约的主体的债券到期自然继续违约,所以近期造成违约相对较多的现象,并且民营企业占大多数。

不可否认的是,在打破刚兑以及到期量增多的背景下,后续可能有陆陆续续更多的债主体违约,但目前公募这块的存量债基已盘查,没有太大的问题。多家公募基金也将采取配置低风险债券(低风险的利率债、国债和金融债)、提高信用债评级、强化基本面研究和完善风控等多项举措,多策略应对债市投资信用风险。

另外,好买的债基研究员还提出了规避债基信用风险的几个要点:

首先,已经出现问题的债基就不要碰了,别老瞎捉摸着“抄底”。特别是那些净值一次或多次断崖式下跌的债基,此类基金后续风险也不低,建议规避。

其次,在还没有出现问题的债基中,要遵循这几个挑选原则:

1)选规模大的基金。对于债券型基金来说,规模大往往意味着更加分散的投资和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2)选持仓债券分散的基金。持仓越分散,个券出现问题时的抗风险能力越强。

3)选银行系基金。银行系在风控数据、债基投研人员的配备上往往更具优势。

4)选FOF基金。FOF基金具有二次平滑风险的特点,每只被投基金均有严格比例限制,尤其是规模大,权益类比例低的FOF风险更加可控。

不过,东方红配置精选这种爆款偏债基金更多是个例存在,很大程度是依托于东方红资管以往的优异业绩以及知名度。投资者还是应该保持理性,不要盲目,需要了解基金公司的投资理念以及基金经理以往投资业绩波动性以及持续性,再进行抉择。

>>附录:其他投资市场波及一览

除了债券基金外,信用债违约,对债券的直接投资者与经由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及保险公司的间接投资者都有影响。

1、债券的直接投资者

由于门槛较高,个人投资者很少参与信用债投资。

另外,一些高净值人士在投资信用债时,可选择利率不高但获利稳定的上市公司发行的公司债,而避免投资过剩产业发行的高利率企业债。某债券型私募总经理表示,预计下半年债市仍有可能曝雷,不过到明年会有所好转;不过某券商资管人士则表示,不必过分担忧债券违约对市场造成的影响。

2、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

数据显示,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的主要配置是债券类资产,包括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银行存款、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债券回购等。银行数十万亿规模的理财产品,其中65%的理财资金投向债券市场。为了维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稳固银行体系资金,银行理财资金需要投向较高收益率的信用债。

在本轮“违约潮”的影响下,以债券市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银行稳健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理论上已经不存在,挑选需谨慎。

另外,对很多人来说,买银行理财意味着钱可以放在里面睡大觉,并且安享比储蓄略高的收益。无论是刚兑打破、去杠杆、去通道,还是大资管新规下的理财产品净值化改革,以后这样的好事是没有了,不过有很多可替代的低风险投资(理财):

1)货币型基金,年化收益在3%-4.5%之间,是银行理财/活期存款的最佳替代品;

2)银行的票据类理财产品、券商的收益凭证等(信贷类理财有一定的风险,要区别对待);

3)国债逆回购,门槛10万起,年化收益在2%-10%,一天起做。尤其季度、半年、年末或节假日前,收益大多有短期急速的跳升。  

3、保险公司的保户

债券在保险公司的投资标的中占有最大比率。持续的“资产荒”提升了保险资金寻求优质固定收益类项目的难度,而违约事件的“黑天鹅”效应让一向在意安全性的保险资金有所忌惮。保险公司配置大量债券类资产,若信用风险持续爆发,将面临投资决策压力,投资收益率可能受到影响,承诺高收益的万能险产品甚至会出现亏损。

4、信托公司债券产品投资者

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债券信托规模达1.55万亿元,占全部资金信托规模的10.55%。目前,信托公司参与债券市场,主要涉及通道业务和配资业务,其中不少是单一结构化债券信托产品,由银行理财资金作为优先级,劣后级资金由信托公司募集或投顾自有资金认购,信托负责净值跟踪和后期风控,目前的杠杆比例在7~8倍。一旦投资组合中有信用债发生违约,信托公司募集的资金作为劣后级将承受本金损失的风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howbuyIE),输入“掌上基金”四个字的暗号,我们为您提供更系统的核心理财课程,读书等增值和特色课程,定期直播、问答,以及与导师一对一的沟通机会!

我也说一句
评论
点赞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