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对基金方面投资做一些思考,这也是《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单独的一个章节,我们想做些中国市场的补充。
(一)中国公募基金发展回顾:
中国的公募基金发展已过了20个年头,我们先看一些数据来直观感受下:
◎产品数量:1998年,“基金开元”与“基金金泰”发行;目前已有近5000只存续基金产品。
◎资产管理规模:公募基金规模已从1998年初期的40亿,增长到目前超过12万亿元管理规模的庞大体量。
◎产品类别:从初始单一的封闭型产品模式,到大量的开放式产品、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管理,全面的综合性的资产管理;产品种类从传统的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外,扩展到QDII、量化、商品、衍生品、Reits、FOF等新品种。
◎利润创造:20年来,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为投资者创造利润累计总额达到2万亿元,分红1.7万亿元。
◎服务人群(零售):公募基金持有人超过3.4亿,也就是你身边4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基民。
◎服务人群(机构):除传统银行、保险机构外,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养老金、FOF等亦不断成为新的投资主体。
◎基金经理:1998年公募基金仅有7名基金经理,而目前已经有超过1600名基金经理为基民服务。
◎从业人员:1998年几百人,目前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公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已有7万人。
(2001年9月11日,首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在交行全国13家代销分行共计138个代销网点限量50亿发行,分别向个人和机构发售30亿和20亿。对个人投资者采用“总量控制、限额发号、领号预约、凭号认购”方法。当天,上海地区近万人排队认购,图为老百姓排队抢购首只开放式基金盛况。)
(二)为什么推荐你买公募基金?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过去20年中国权益类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超过了16%,同期上证综指平均涨幅10.5个百分点;债券型基金年化平均收益率7.2%,超过现行3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4.4个百分点。
我们看过去20年主要基金与大盘指数的对比: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1998.01.01-2017.12.31)
可以发现,主动管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好于被动指数的表现,这也说明了:在中国,专业管理是能创造更多价值,通过基金经理的专业管理能创造“超额收益”。
另外,普通散户更是跑不赢机构投资者了。当然,你有可能拿出比如像2007年和2015年上半年,因为市场极度疯狂,集中投资、重仓下注的散户有可能短期的跑赢基金经理,但是如果将周期拉长到两年以上,普通散户跑赢机构投资者可能性非常低。
我们再拿出一张表单,是成立以来收益超10倍的公募基金:
截至去年底11月,共有12只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过10倍,华夏大盘精选成立以来收益率更是高达22.27倍,是20年基金业绩的“珠穆朗玛峰”。除了华夏大盘精选,另外11只牛基成立以来收益率均在10倍到14倍之间,包括了兴全趋势投资、博时主题行业、国泰金鹰增长、嘉实增长、基金兴华、汇添富优势精选、嘉实成长收益、华夏收入、华夏回报、富国天益价值等。
当然,每一位10倍牛基的背后,多数都有一位或多位牛人的贡献,比如王晓明管理兴全趋势投资近8年时间,带来4.92倍的回报;邓晓峰2007年3月14日到2014年12月26日管理博时主题行业接近8年时间,累计收益率接近2倍,仅次于华夏大盘精选的3倍收益,排名全部偏股基金第二名。
所以说,通过投资基金其实就可以分享中国资本市场的红利,而找到好的管理人,更能让你拿到更高的超额收益。
(三)一些乱象
另外我们也要承认,中国的公募基金虽然发展迅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些我们在《聪明的投资者》第九课中发现,美国市场初期也是很多类似问题),比如:
1,过于追求短期业绩排名
有时为了业绩排名也好,为了年终激励也好,还是受中国市场本身的非理性所感染,中国的公募基金市场也屡次被市场情绪带着走。很多时候看起来就像一个巨大的赌场,其中的参与者看起来就像一个个赌徒,不管是盲目的追风概念主题、风口板块,还是为了使净值更加出彩,制造各种高风险的投资组合、投资理念。
但其实从基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在市场中保持清醒头脑,适当的控制投资组合的风险和净值的剧烈波动,才是更为必要的。比如,刻意追求管理的基金今年排在第一,第二年排名往往会靠后,因为已经积攒了很大风险、船大不好掉头,我们习惯称之为“冠军魔咒”。这种对基民的损害就比较大,专业的投资人尚且不能自控,普通的基民更可能遭遇巨大风险。
2,炒短的行为、风格混乱
还有些可能本身并非为了追排名,但喜欢预测短期市场,比如,感觉下周、下个月等短期内,某概念板块、某热点能涨,然后就买入,发现错了再改,这归根结底是“择时”。而实际上,预测这种短期波动进行择时非常难,即便你是专业的投资人。
3,只追求相对业绩,不注重绝对收益
因为购买基金只注重自己业绩跟业绩参考标准、同类基金的业绩比较,而非绝对收益是否是正的、有多高,所以这也会导致大家对风险的控制不那么负责。
简单总结下,其实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要做到:一是赚钱;二是长期可持续。这样在挑选公司时,不仅要注重公司的成长性,精选个股,即挑选利润稳步增长、市值逐渐变大的股票;还要注意投资该股票可能面临的风险,也就是股票的价格或估值是否合理。汇总成一句话就是:优选出好行业中的龙头公司,在价值相对低估时买入,并长期持有,到公司基本面发生质变或者公司价值明显高估时卖出。通过长期投资策略,来熨平市场短期的振荡风险,挖掘并长期持有伟大的公司,获取长期的投资收益。
(四)好买的选基方法论---专业创造价值
怎么样挑出好的公募基金,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作为第三方研究团队,好买一直在这块摸索,也积累了自己的一套经验:
好买选基金创造了“4P”方法,从“Performance”(绩效)、“People”(人)、“Portfolio”(组合)、“Process”(流程)四个方面入手:
以及我们独创的操作风格分析方法:
所有这一切,都是希望通过严谨的投资流程,专业的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加上严格的基金经理尽职调查流程,实现精选优质产品的投资理念。无论在公募基金推荐优选,还是组合产品创造(机器人、牛基宝),都因为这些方法论,带给投资人切实的回报。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持续对投资人做了大量的方法论传导和知识的科普。
(五)公募基金“未来”的一些思考
至少有几大趋势需要大家关注:
1,公募基金将在我国的财富管理中占据更大市场份额
2018年,资管新规明确打破刚性兑付,引导净值化管理,公募基金自身专业化管理能力强、通道业务依赖小、净值化管理模式运作成熟,与银行、券商资管、信托等相比更具备竞争优势(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养老目标基金指引(试行)》等推出,也为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新的机遇。比如,资产配置将更加优化、普惠化,FOF的诞生、养老目标基金(标志着酝酿多年的个人养老第三支柱正式启动,这是我国个人养老体系的一个重大进展,公募基金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市场主体)的诞生,将加快家庭理财模式的转型。另外,基金投资将更加精细、多元,针对性地解决投资者特定需求的另类产品、特殊产品和解决方案增长潜力巨大。还有互联互通机制下,无论是QFII、沪深港通、还是A股纳入MSCI指数,都将给公募基金行业带来新的需求和增长空间。
2,“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获得市场更普遍认同
随着我国市场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将加快A股投资者结构、交易风格和估值体系的国际化,而外资持股更青睐于大市值与盈利能力强的个股。A股市场中具有全球竞争力与稀缺性的优秀公司估值溢价将进一步凸显,对价值蓝筹、绩优白马形成利好,其盈利的可见性和流动性对海外资金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另外,理性和价值还表现:还需要从新经济的角度出发来把握创业板市场的投资机会,去挖掘那些优质的成长性公司。因为以新经济代表(包括国家政策鼓励扶持的新兴行业及新技术公司---弥补中国技术发展短板)的上市公司不断地改变着市场的组成结构,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股票市场势必是未来最好的资产配置方向。
3,指数型基金的巨大潜力空间
小科普下,指数类基金(含ETF/ETF联接基金)通过跟踪某只特定指数,为投资者分享指数上涨带来的收益;增强型指数基金还可通过量化模型辅以主动选股等手段,获得超额收益。
在我国,因为是非有效市场,无论是监管、市场成熟度,还是投资人结构、理念等,都导致市场大起大落较多,这也意味着---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较大。但是未来制度进一步健全,投资者结构进一步合理化、机构化,尤其是外资进入带来的变化,指数基金跑赢主动管理,可能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另外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股市也将从大周期上进入“协同上升”阶段,类似近几十年美股的有节奏上升,而非A股市场的上蹿下跳,这对未来几十年的指数投资产品,将带来巨大机会,普通投资人也将通过投资指数基金---来分享中国成长的红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howbuyIE),输入“掌上基金”四个字的暗号,我们为您提供更系统的核心理财课程,读书等增值和特色课程,定期直播、问答,以及与导师一对一的沟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