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收益,然而,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在基金上“赚钱”似乎没那么简单。近两年来市场整体上涨不少,特别是2019年至今翻倍的基金如过江之鲫般大量涌现,但和一些基金净值涨幅相比,投资者实际收益着实不亮眼。为什么买的基金产品赚钱,投资者却不赚钱?是什么导致了投资收益没有变成投资者收益?

01

唯业绩选基金
结局可能天壤之别

许多投资者在选择所投基金产品时,都是基于过去的收益,甚至习惯于追求“冠军”效应,直接选择排名靠前或者排名第一的基金。却忽略了过去的收益并不是衡量基金好坏的唯一标准,也不代表未来。

同样是净值上涨,有些上涨具有韧性,有些则较脆弱。前者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后者则似昙花一现。牛市中,投资者往往难以区分这两种净值上涨,待大潮退了,才发现有人在“裸泳”。

以数据为例,2014年6月到2015年5月,公募股混基金中共有713只产品期间回报超100%。但在其后的6年多时间里,这713只基金里仅有151只产品为投资者创造了逾10%的年化回报,有134只产品甚至今天都未突破2015年5月的高点。(数据来源:wind,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数据区间: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

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几百年前所说的:“过去的收益率毫无意义,除非你知道过去收益率的来源,并且判断未来能否持续。”

基金的业绩排名只能说明其过往表现,辅助判断未来业绩优秀的可能性而已。净值上涨如登山,牛市中大家一起往上爬,当风险爆发时,没有保护措施的往往摔得更惨。“无保护”的高收益与“有保护”的中等收益相比,后者的性价比或许更高。基金投资者也需要清晰地知道买的是什么产品,怎样的风格,树立合理预期。同时关注基金风控能力,多维度选择基金,而不应“盲目贪胜”。

02

上涨“窗口”总是短暂
多时间维度评价

在过往调研拜访过程中,不少私募基金经理都有提到“绝对收益”这个理念,即最终目标就是获取绝对收益,想必这也是所有私募投资者参与投资的初衷。

然而从事实情况来看,做到“常胜将军”并非易事。

密歇根大学的H.纳盖特·西布恩教授曾经的美股研究结论也表明,在1926年-2004年的期间里,不到1%的交易日贡献了96%的市场回报。

而查理·芒格也曾说过:“如果把我们最成功的10笔投资去掉,那我们就是一个笑话。”

以上两个例子,都说明了上涨时间窗口的短暂。此外,市场的不同阶段,基金也并非时刻扮演跑赢指数的角色。在牛市初期,机构挖掘行业及个股能力强,表现相对强势;而到了牛市中后期,市场普涨阶段,机构的超额业绩或许就没那么突出了。

对于投资者而言,买入的时间点,持有的时间区间,都可能是影响业绩展示的重要因素。换句话说,可能正好买在了基金下跌的阶段,也会导致“基金赚钱自己不赚钱”的挫败感。而这个时候如果追涨杀跌,则大有可能“雪上加霜”。一来很难精准把握市场时点,高点买,低点卖时有发生;二来买卖基金需要手续费,一来一回只能弄巧成拙。

即使是最优秀的基金也未必时刻都是盈利的,适应市场变化需要时间,下跌需要耐心,机会也需要等待,持有过短的时间也体现不出基金作为中长期投资品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优势。

总的来说,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基金投资的N个常态,市场波动是常态,净值下跌是常态,“跑不赢别的基金”也是常态,如果过于频繁地在基金间作比较,那么只会收获一堆噪音。而如果过于纠结基金的短期表现,那么在获取长期绝对收益的路上也势必很是“心累”。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投资意见,内容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未经好买财富授权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和观点,包括不得制作镜像及提供指向链接,好买财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权利。

上一讲 下一讲 目录

 

 

 

取消 回复评论 发布

还可输入200

合规后才可以观看

取 消
预约理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