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买说:上个月中国市场情绪依旧低迷,保银投资认为,宏观和地缘政治方面出现了一些边际好转的迹象,这让我们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上个月,中国市场情绪依旧低迷,但宏观和地缘政治方面出现了一些边际好转的迹象,这让我们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首先,汇金公司出手增持四大行股票,释放了明确的政策信号。“活跃资本市场”是最高层提出的政策目标,政府要达到这个目标的决心绝不可低估。参考过去历次汇金增持的经验,我们认为这显示市场底部已经不远。

其次,本月初彭博报导了中国政府正规划大规模财政刺激的新闻,香港市场反应明显。我们在之前的月报中讨论过,当前出台的各种刺激政策效果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缺乏财政政策的发力。随着财政部新一届党委书记上任,市场对财政政策变化的预期有所升温。我们认为中国财政政策发力的时机很可能已经到来。未来六个月市场有望看到政策明显转变,明年的财政赤字亦有望超过今年。

再者,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企稳。在供给端,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两月上涨;在需求端,十月黄金周旅行人数和消费金额均超过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出口、零售以及工业生产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止住了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出现反弹。摩根大通与野村证券等海外券商也纷纷上调对中国GDP增长的预期。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极端悲观情绪开始有所好转。

在地缘政治方面,变化更加明显。我们观察到一些现象,如美国参议员代表团访华,受到高规格的接见;又比如近期我国领导人在会议中发出的信息,明显偏正面;另外,我们注意到在华为的新手机推出之后,美国方面并没有公布大规模的反制措施。此外,11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将在美国举行,我们认为我国领导人参加的可能性较高,届时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会晤将有助于稳定双边局势。以上种种,都大概率映射了中美双方高层领导人缓和双边紧张关系的愿望。

美国国债利率在经历了近两个月的快速飙升之后,在十月的第二周出现了企稳的迹象。我们认为利率飙升的背后是去全球化导致的美国国债市场供需失衡。具体而言,在全球化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商品到美国,换来美元购买美国国债。这样的商业模式,使得中国常年保持贸易顺差,美国保持贸易逆差。然而过去几年,美国的贸易战打破了全球化的商业模式。中国在美国进口的市场份额下降,中国外汇储备不再增长。虽然中国持有的美债数量依然较多,但是购买新发行的美债需求不大。而美国在过去几年疫情之中,大规模推行财政刺激,带动美国国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去全球化使得美国国债市场供需失衡的迹象愈发明显。今年年中,一些评级机构下调美债评级,随后美国政府宣布进一步增加发债规模,市场终于开始重视购买美国国债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这导致了美国国债利率的大幅飙升。放眼未来,我们认为美国利率水平或将会在高位波动,难以回到疫情之前的平均水平。

美国国债利率大幅飙升,叠加巴以冲突等原因,导致油价大幅波动。我们认为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这次的冲突会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为主的双边冲突,还是将演化为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多边冲突。根据目前各方的表态来看,我们认为此次冲突尚在可控范围之内,为双边冲突的可能性更高。如果不再进一步升级,此次事态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会比较有限。也正因此,我们看到市场避险情绪在高涨后已经出现回落的迹象。

上一讲 下一讲 目录

 

 

 

取消 回复评论 发布

还可输入200

合规后才可以观看

取 消
预约理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