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是美国政府暂停征收所谓“对等关税”90天的最终期限。但截止周一,仅英国、越南、柬埔寨3国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关税被用作国际谈判的施压工具,要求欧盟、日本、印度等多个贸易伙伴与美国达成协议,否则将重启或加征高额的关税。
随着最后期限逼近,各方谈判进展如何?哪些关键分歧仍未化解?今天,我们就一起看下各国都被“卡”在哪了?
特朗普“对等关税”名单
今年4月,特朗普发动全面贸易战,对所有国家征收10%的“基准关税”。此外,特朗普还准备了“定制化套餐”,对那些与美国贸易逆差大的国家征收不同比例的“对等关税”。
白宫声明称,此举是为提高美国的竞争优势,保护美国主权,加强美国国家和经济安全。但显然,美国的“对等关税”主张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实际上是违反经济规则,违背了世贸组织的规则。
面对这不平等的关税政策,全球诸多国家表示不满,部分国家采取反制措施。对此特朗普也上演了一出“变脸大戏”,宣布将对大多数国家暂停实施所谓“对等关税”90天,旨在对这些贸易伙伴施压,借此达成对美的妥协协议。
然而,各方的谈判并不如美国预期般顺利,截至周一,美国除与英国、越南和柬埔寨达成框架协议外,几乎所有谈判都进展缓慢。为催促各国抓紧与美谈判,当地时间7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政府将从当天起开始致函贸易伙伴,设定新的单边关税税率,税率范围在10%至70%之间。特朗普还称,新关税将于8月1日开始生效。
各国谈判的“拉扯”进展
4月12日,美国贸易顾问纳瓦罗曾扬言要“90天内达成90项贸易协议”。可惜现实是,各方与美的谈判拉扯不断,进展缓慢。
欧盟:强硬立场,对抗威胁
7月3日,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在华盛顿与美国代表举行会谈,被欧盟成员国要求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包括要求降低较高的行业关税。此前欧盟前总理默克尔公开呼吁“团结反击”,暗示欧盟不会屈服于单方面压力。
目前,欧盟与美国之间围绕新一轮贸易安排的谈判正进入关键阶段,但由于欧盟内部对美贸易立场存在诸多分歧,谈判仍未取得突破。
日本:汽车关税,僵局难破
尽管日本是首个与美国进行正式贸易谈判的国家,但面对“汽车关税”这一议题迟迟难解。2024年,日本汽车约占对美出口28%,美国加征25%的汽车关税对日本经济影响很大。不过,美国对此似乎无意让步。
日本与美国已进行了七轮贸易谈判,结果却是越谈越僵。当地时间7月1日,特朗普公开表态“对达成协议表示怀疑”,并威胁将关税税率从24%提升至30%-35%。7月6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表态称:“我们不会轻易妥协。”他还表示,日本对美国经济进行大量投资,应该受到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待遇。
印度:坚决维护,两大“红线”
7月2日,美国和印度就关税问题展开新一轮磋商。据报道,双方在核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主要集中在印度是否愿意开放其农业和乳业市场。此前,印度财长就对美国画出了关税谈判的“红线”,直言在农业和乳制品这两大领域,绝不会让步。
印度作为农业大国,若对美国妥协这两大“红线”,将对本国农民的利益造成极大影响,为此印度选择反制关税。7月4日,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通报,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此外,其他国家与美谈判进展如下: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任何一国的经济波动都可能对其他国家产生连锁反应,而由美国发动的“关税战”,对自身的影响也不容小觑。至于90天“豁免期”截止后,特朗普又会如何“变脸”,需持续关注谈判结果及后续政策调整。
(转载自好买香港)
还可输入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