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美联储再度开启降息,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却双双“按兵不动”。这种政策上的分化,也影响着全球资金的流向和投资逻辑。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日本和欧洲股市表现格外抢眼。日经225指数突破45000点,德国DAX指数屡创新高。面对这样的行情,我们该如何理解不同市场的投资机会?又该怎样把握日本、德国等市场?
为帮助投资者更深入地理解全球市场,做好全球配置,我们准备了【全球股市解读】系列文章。本文将逐一分析日本和德国股市的投资亮点,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布局思路。
日本股市:突破45000点,“高光时刻”再现
9月18日,日经225指数首次站上45000点大关,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截至9月22日),涨幅超过全球多个主要市场。
尽管此前经历关税冲击,又遭遇日本首相在参议院选举中的历史性失利,日本股市却依然屡创新高。
首先,本轮日股上涨与美联储重启降息密切相关。降息降低了资金成本,促使更多“热钱”涌向估值相对较低、经济环境更为稳定的日本市场,
若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将推动全球贸易回暖,日本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将明显受益。此前美日关税谈判进展好于预期,也提振了市场情绪,尤其此前受压制较大的汽车板块出现明显反弹。与此同时,AI热潮从美国蔓延至日本,进一步带动科技板块上行。
日本内部因素同样关键:
其一,日本央行持续实施超低利率政策,企业融资成本维持低位,增强了股市吸引力。同时,日元汇率长期走弱,利好出口型企业盈利。
其二,日本企业第一季度盈利表现强劲,整体优于市场预期,为股市提供了扎实的业绩支撑。
更深层次的变化在于公司治理改革,日本企业曾经重份额、轻回报,如今正积极转变。东京证券交易所推动提升资本效率,企业股票回购规模创历史纪录,并购活动增加,利润增长路径更加清晰。
近两年,日本股市曾经历两次重大考验,但都展现出惊人韧性:
第一次是去年7月,日本央行启动十年来首次加息,政策利率上调至0.25%。随后在8月初,受日元升值和套息交易反转影响,东证指数两度触发熔断,出现历史性大跌。
第二次是今年4月,受特朗普“关税冲击”影响,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指数在数日内跌超10%。但随着关税担忧缓解和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股市在5月迅速反弹,收复失地。
这两次“V型反弹”显示出日本市场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也增强了海外投资者的信心。
展望后续,盈利情况改善、日本公司结构性改革以及未来回购,有望继续支撑市场向上。但也需关注日本政治不确定性带来的波动。目前,最热门的接任者高市早苗(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的门生、前经济安保大臣),其支持提高政府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若她当选,或将为日股带来新一轮利好。
德国股市:强势逆袭,值得纳入“全球配置”
今年以来,欧洲股市整体表现出色,德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即便在4月初受美国关税冲击出现短暂回调,德国股市也很快反弹、收复失地。这个曾被一些人认为“缺乏吸引力”的市场,是靠什么重新赢得投资者青睐的?
股市走强离不开资金支持,德国也不例外。一项总额高达4600亿欧元的减税方案直接惠及企业,更将工业用户的电网费用砍半,大幅降低制造业运营成本。与此同时,欧洲央行连续八次降息,将十年期德债收益率压至2.93%的历史低位,为市场注入充裕流动性。
除此之外,我们也从多项数据中看到德国值得纳入全球资产配置的几个优势因素:
①通胀控制相对较好,内部无主要矛盾,政策空间大、灵活性强。
②制造业动能正在回升,德国盈利增长预期有所恢复。
③相对于美国市场,欧洲股市估值优势明显。尤其在科技股高估值引发担忧、资金流出美国时,德国市场成为国际资金青睐的方向。
结语
看到海外市场不断创新高,很多投资者难免会“恐高”。但投资海外市场,只要核心逻辑没有改变,短期的回调往往只是阶段性的。当事件冲击导致市场波动时,反而可能是较好的加仓机会。
对投资者来说,也可以借道全球FOF产品,实现一站式配置全球股市,分散风险、把握多样化机会。多资产配置可能无法跑赢单边牛市,但或是更省时、更省力、更从容的投资选项。
还可输入200字